
石墨变金刚石:石墨变金刚石化学方程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石墨变金刚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石墨变金刚石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石墨变成金刚石是什么变化?
1、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的物质,没有人会认为石墨和金刚石是一种物质吧 金刚石石墨 化学成分都碳(C),科学家们称之为“同质多像变体”,也有人称“同素异形体”。
2、化学变化,物质结构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定义为当一个分子接触另一个分子合成大分子;或者分子经断裂分开形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小分子;又或者是分子内部的原子重组。为了形成变化,化学反应通常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有关。
3、物理变化。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有碳原子构成的,是同素异形体。石墨经过高温高压把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改变了,但是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4、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和金刚石是结构不同的两类物质,化学键的结合情况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转变一定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5、化学变化 啊,因为在宏观上有旧物质消失和 新物质 生成,在微观上有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6、太巧了,今天化学老师正好讲了这道题。简单的理解 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套用化学变化的定义:有新物质生成(金刚石),所以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石墨能转化为金刚石
1、如果要解释为什么,只能从结构上来说了,因为石墨中c的化学键比金刚石中的c-c键更牢固,物质就越稳定,能量就越低。
2、金刚石内部的碳原子呈“骨架”状三维空间排列,一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碳原子相连,因此在三维空间形成了一个骨架状,这种结构在各个方向联系力均匀,联结力很强,因此使金刚石具有高硬度的特性。
3、石墨的结构是平面网状正六面体,而金刚石是正四面体,也就是说石墨的结构比金刚石松散,所以如果受到外力的话会向金刚石转化(变成更稳固的结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是因为维持松散结构需要的能量比维持稳固结构的能量少。
如何使石墨变成金刚石
目前使石墨变成金刚石有两种方法:置石墨于5至6万单位大气压和1000摄氏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将石墨通过激光加热后用二氧化碳还原法制备金刚石。
高温高压下改变原子排列,可以使石墨变成金刚石。即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把石墨加热到2000摄氏度、加压到5×106~1×107kPa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制造出人造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已使用在工业上。
石墨在5-6万大气压(即(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粉末。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帮助下,石墨是可以转化为金刚石的。
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粉末。
石墨在5至6万大气压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粉末。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均合成出了金刚石。
石墨怎么变成金刚石
目前使石墨变成金刚石有两种方法:置石墨于5至6万单位大气压和1000摄氏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将石墨通过激光加热后用二氧化碳还原法制备金刚石。
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化学变化,C(石墨)=C(金刚石)条件是高温高压。
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石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变金刚石,就有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所以此反应是化学变化。
把石墨加热到2000摄氏度、加压到5×106~1×107kPa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制造出人造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已使用在工业上。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什么变化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有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个化学变化。因为二者是同素异形体,凡是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互变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啊,因为在宏观上有旧物质消失和 新物质 生成,在微观上有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在高温、高压下,石墨就可以转化成金刚石。在是物理反应,只是c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石墨变金刚石化学方程式、石墨变金刚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sohoneydiner.com/post/20171.html 昨天